综合新闻

“宁夏沙坡头生态保护和建设”院士工作站暨建站70周年学术研讨会召开

发表日期:2025-09-22来源:

放大缩小

9月18日,“宁夏沙坡头生态保护和建设”院士工作站暨建站7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宁夏沙坡头沙漠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沙坡头站”)成功举办。本次会议以“七十载耕耘・继往开来:沙坡头站长期生态学研究的成就与展望”为主题,特邀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亚洲地理学会首届执委会主席秦大河研究员出席,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苏海峰、专家中心副主任王勇,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党委书记张长春、任贾文研究员、屈建军研究员,以及沙坡头站科研人员与研究生等参加了会议。

张长春在致辞中回顾了沙坡头站70年扎根荒漠生态研究的奋斗历程,肯定了历代科研工作者坚守沙漠、攻坚克难的沙坡头精神,并对秦大河院士领衔的院士工作站在宁夏生态保护与建设中发挥的核心支撑作用表示赞赏。

苏海峰作为主管部门代表发表讲话。他从区域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阐述了沙坡头站长期生态学研究的重要价值,对院士工作站多年来服务地方生态建设的成果给予高度评价,并对未来工作提出殷切期望。

沙坡头站站长张志山研究员详细汇报了院士工作站的进展与成效。他系统梳理了工作站在生态水文学、恢复生态学、生物多样性保护、气候变化响应等关键领域的研究突破、技术成果及其转化应用,充分展示了工作站在长期生态学研究中的深厚积累与综合实力。

汇报结束后,与会专家围绕工作报告进行了深入点评,并就进一步凝练与提升沙坡头站长期生态学研究的理论成果、推动关键技术在更广区域的应用示范、以及拓展面向未来的创新研究方向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与建议。

秦大河院士在总结讲话指出,沙坡头站70年长期生态学研究对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保护具有里程碑意义,并结合全球生态治理趋势与国家战略需求,对未来工作提出四点战略指引:一是提升生态系统监测智能化水平,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恢复理论与模式,推动研究迈向国际化。二是促进科普教育与科研实践深度融合,打造高端化、科研化的科普教育体系。三是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育力度,夯实创新团队基础。四是深化与地方高校、科研院所及政府的合作,强化协同创新与成果落地,为构建区域生态安全屏障提供系统、坚实的科技支撑。

此次研讨会的召开,既是对沙坡头站70年生态研究成就的系统总结,更是推动长期生态学研究迈向新征程的重要契机。“宁夏沙坡头生态保护和建设”院士工作站将以此次会议为起点,持续聚焦生态保护核心命题,为我国干旱区生态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会议现场

张志山研究员作汇报

秦大河院士总结讲话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浏览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东岗西路320号  邮编:730000

Email:kych@lzb.ac.cn 
传真:0931-8273894 电话:0931-4967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