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西北研究院举办第二十一届公众科学日活动

发表日期:2025-05-20来源:办公室

放大缩小

5月17日,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举办了第二十一届公众科学日活动。来自兰州交通大学、兰州城市学院、兰州市第三十三中学、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中学、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小学等社会团体及个人共计1300余人参加此次活动。

本届公众科学日以“以科学之问▪启未来新程”为主题。西北研究院开放了科技创新馆、冰冻圈科学与冻土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场馆及实验室,以及四个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沙坡头站、天山站、奈曼站和敦煌站。

活动前夕,西北研究院党委书记张长春为公众科学日作动员部署。他强调,科普工作是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服务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号召全体工作人员要以“严谨、创新、服务”的态度投入到公众科学日的各项工作中,将活动办成一场有高度、有温度、有实效的科普盛宴,为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贡献力量。

科技创新馆的讲解人员通过展板、沙盘及实物展陈,为参观者介绍了西北研究院的历史沿革、组织架构、荣誉成果、人才队伍、特色学科等,并结合“青藏铁路冻土路基筑路关键技术与示范”“包兰铁路沙坡头段防沙治沙工程”“祁连山国家公园”“秦大河院士徒步横穿南极”“北京冬奥会赛事用雪保障”等沙盘模型及场景还原,展示了西北研究院在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取得的光辉成就和重大贡献。

冰冻圈科学与冻土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带领参观者走进实验室,介绍了科学家是如何攻克多年冻土技术难题、保障国家重大工程顺利实施的。此外,还介绍了冰川对全球变暖的响应,冰冻圈科学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冰冻圈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其他圈层的相互作用等,并逐一解答了公众关切的热点问题。

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的科研人员为参观者讲解了我国第一代木质风沙环境风洞。作为专门研究风沙环境的大型风洞,能模拟野外不同风沙运动的类型和流速,为我国沙漠铁路、公路、桥涵、隧道等工程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本届公众科学日开展了三场别开生面的科普报告。张玉兰研究员的报告《探秘冰川——气候变化与冰川保护》为观众讲述了人类在面对全球气候变化下如何应对冰川融化所带来的挑战。苗运法研究员的报告《大漠之美与殇》带大家领略了沙漠壮美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破坏、环境退化危机对人类的警示。吴吉春副研究员的报告《在冻土层中探索气候变化的信息》为观众揭示了冻土的概念、特性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联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由研究生带来的新节目科普光影剧——《穿越南极》,讲述了秦大河院士在1989年参加国际横穿南极考察时,从出发前夕到最后到达终点,一路上克服重重困难,历经艰辛,最终胜利完成考察任务,获得珍贵雪样数据的故事。光影剧以新颖的表演方式,弘扬了老一辈科学家为科研事业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

科普体验活动精彩纷呈,各种科学小实验、互动游戏、巧手拼图等吸引着参观者们驻足观看,并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亲身感受科学的无穷魅力。同时组织了丰富多彩的特色期刊展示,充分展现了西北研究院科技期刊的发展和风采。此外,还进行了招生宣传,解读招生政策,吸引优秀生源,进一步提升西北研究院社会影响力。活动参与者通过参与打卡收集能量,获得种类繁多的精美纪念品,以此提升公众参与科普活动的热情与兴趣。 

公众科学日作为西北研究院重要的科普工作平台,是向社会公众展示寒旱区生态环境资源工程领域科研创新成果的宝贵契机,从而激发青少年探索奥秘、向往科学的兴趣,为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家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崇尚科学、尊重人才、勇于创新、追求真理的浓厚氛围作出应有的贡献。

张长春书记作动员部署

参观科技创新馆

参观实验室

科普报告现场

科普光影剧《穿越南极》

科学小实验

期刊与招生宣传

工作人员合影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浏览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东岗西路320号  邮编:730000

Email:kych@lzb.ac.cn 
传真:0931-8273894 电话:0931-4967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