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西北研究院多项成果获2016年度甘肃省科学技术(专利)奖

发表日期:2017-02-12来源:

放大缩小

  2月10日,2016年度甘肃省科学技术(专利)奖励大会在兰州召开。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筹)(简称西北研究院)有4项成果获奖。

  由李新研究员等主持完成的“寒旱区遥感与数据同化的基础理论与方法”项目获甘肃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由赵学勇研究员等主持完成的“半干旱典型黄土区与沙区退化土地持续恢复技术”项目获甘肃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由司建华研究员等完成的“中国西部沙产业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项目获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由张玉宝高级工程师等完成的“一种百合隐症病毒、斑驳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双向胶体金免疫层析速测卡及制备方法”获甘肃省专利奖二等奖。

  “寒旱区遥感与数据同化的基础理论与方法”项目系统地建立了寒旱区遥感监测和数据同化理论与方法,显著提升了我国寒旱区遥感监测能力与模型—观测集成研究水平。取得的创新成果主要有:(1)在具有鲜明寒区和旱区伴生特点的黑河流域,设计并组织实施了大型航空、卫星遥感和地面同步观测实验,建立了技术先进的多尺度-网络-立体-精细化的综合观测平台,提出了针对复杂异质性地表的多尺度多要素遥感试验的理论和方法,显著提升了流域生态水文观测能力,产出了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试验被国际同行评价为“本世纪最为重要的水文和微气象试验之一”、“世界级的观测”和“中国的综合流域科学”。(2)研建了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的中国冰冻圈信息系统;提出了适合我国寒旱区的雪深、地表冻融、冻土制图的遥感新方法,首次研制出我国寒旱区长时间序列地表参数数据集;获得积雪和地表冻融的长期变化趋势,发现我国积雪深度冬季略微增加但春季显著减少,地表冻结首日推迟且冻结期缩短。被Nature、NCC、PNAS等顶级期刊论文大量使用,支持了第二次和第三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并被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引用。(3)在国内率先开展陆面、水文数据同化理论方法研究,在非线性非高斯滤波、启发式优化算法应用、不确定性估计等方面取得了系统性的原创成果;发展了第一个中国陆域和流域尺度多源遥感数据同化系统,在多源遥感、多变量、多目标数据同化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引领了我国陆面数据同化研究。

  “半干旱典型黄土区与沙区退化土地持续恢复技术”项目系统开展了退化土地恢复技术研发与集成,取得的创新成果主要有:(1)提出半干旱黄土区与沙区高效用水的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实现了退化植被恢复重建的水资源高效利用。(2)集成植被恢复的稳定维持技术体系,为半干旱区植被稳定恢复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3)研发了半干旱区有机混合物诱导土壤生物结皮快速生成技术,实现了沙地创面快速稳定恢复。主要成果还包括授权专利6项,甘肃省地方标准2项,专著1部,论文102篇;培养研究生30名;1人获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2人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人入选“西部之光”人才计划。试验示范各类技术总面积8.5万亩,推广应用48万亩,累计新增产值4500余万元。

  据了解,2016年度甘肃省科学技术奖授奖项目150项,其中,甘肃省自然科学奖8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甘肃省技术发明奖6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甘肃省科技进步奖135项(一等奖12项,二等奖55项,三等奖68项)。2016年度甘肃省专利奖授奖专利50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20项,三等奖25项。

甘肃省科学技术(专利)奖励大会现场

甘肃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获得者李新

甘肃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获得者赵学勇

合影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浏览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东岗西路320号  邮编:730000

Email:kych@lzb.ac.cn 
传真:0931-8273894 电话:0931-4967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