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2000-2023年东亚中部大规模沙尘事件源区贡献率变化研究获新进展

发表日期:2025-10-24来源:沙漠与沙漠化研究室

放大缩小

沙尘暴是强风将大量沙尘卷起,导致水平能见度可骤降至50米以下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对生态环境、大气质量以及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产生严重影响。东亚中部是世界重要的沙尘源区之一,春季大规模跨境沙尘事件不仅影响中国、蒙古国、朝鲜半岛和日本,还可远至北美和欧洲。过去二十余年,我国沙尘活动总体呈下降趋势,但近几年频率和强度显著增加,引发广泛关注。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柳本立研究员团队,基于风蚀预测系统(WEPS)核心算法,计算了2000-2023年间东亚中部136次大规模沙尘事件过程中的逐小时起尘量,厘清了蒙古国南部与中国北方荒漠地区起尘变化及其驱动因素。

结果表明,21世纪初以来,大规模沙尘事件频率由每年约9次降至3次,起尘量年均减少约0.173×106吨,区域整体沙尘活动显著减弱,但2020年至2023年事件次数增至年均5次,总起尘量由5.70×106吨增至40.3×106吨,增长超过7倍。蒙古国的年均贡献率由21世纪初的43%上升至近年来的53%,2022年达到年际峰值62%,在2023年4月的一次典型沙尘事件中达到64%,表明蒙古国南部戈壁沙漠成为东亚中部大规模沙尘事件的主要起尘源区。

多元回归分析表明,风速是大规模沙尘事件的主导因素(贡献率46%,蒙古国南部高达70%),其次为植被覆盖度(19%)和土壤湿度(9%)。总体而言,自2020年以来,蒙古国南部风速增强、植被退化与土壤湿度下降,是近期东亚沙尘事件频发和增强的主要原因。

该成果以Source shifting and contributions to Central East Asia dust events during 2000-2023和《2000-2023年东亚中部大规模沙尘事件源区贡献率变化研究》为题,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和《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中英文版面上。西北研究院博士生邢瑜为论文第一作者,柳本立研究员为论文通讯作者。该研究获得了水利部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项目资助。

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gine.com/SCES/doi/10.1007/s11430-024-1706-5

          https://www.sciengine.com/SSTe/doi/10.1360/N072024-0359

2000-2023年东亚中部地区中国北方与蒙古国大规模沙尘事件起尘量及贡献率变化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浏览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东岗西路320号  邮编:730000

Email:kych@lzb.ac.cn 
传真:0931-8273894 电话:0931-4967518